您好,欢迎进入贵州省司法厅门户网站!

贵州省司法厅-凯发k8官方旗舰厅

 字号:[ ]    视力保护色:

小区环境变美了、文明程度提高了,村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,这是如今贵阳市花溪区贵筑街道尖山村的真实写照。2023年8月,尖山村被命名为贵阳市第四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,而这些荣誉和变化,离不开一支特殊的队伍——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。

组建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

近年来,随着贵阳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,处在城郊接合部的尖山村也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,村寨逐步发展成为楼栋院落,由原来的三个自然村变成现在的三个小区87栋居民楼,居民从原来的16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9700余人。村民住进小区后,由于环境和习惯的变化,出现了整体环境卫生不够理想,邻里纠纷较为突出,举办“坝坝席”扰民等治理难题,尤其是女性村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以后,在小区无法施展特长,生活不习惯,甚至无所适从。

经过大量深入走访调研,2022年9月,尖山村“两委”决定因地制宜,组建以村“两委”妇女干部、热心女党员、女性网格员为主要力量,其他类别女性共同参与的尖山村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,以发挥她们的优势,参与社情民意收集、矛盾纠纷调解、不文明行为劝导、环境卫生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,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小区环境。

“姐妹们胆大心细,在调解家庭、邻里矛盾方面有着天然优势,我们一直在探索动员辖区女性参与尖山村的基层治理工作。”尖山村党支部副书记、村妇联主席李俊领头干起了这一工作。

现在这支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中,最年轻的20多岁,年纪最大的已有78岁高龄。她们当中有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街道干部、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网格员及村妇联干部,也有辖区里有威望、为人正直、热心公益事业的妇女代表,正是这支全部由妇女组成的队伍,让尖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
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

戴着红袖章、穿着红马甲,时常排队到辖区巡逻;看到不文明行为,上前劝导;面对可疑人员,上前“盘查”;发现矛盾纠纷,及时化解……这些都是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的日常工作。

同时,按照一周一收集、一月一报告、一季一汇总“三个一”工作机制,尖山村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充分利用“熟人熟地”优势,通过入户走访上家门、召开小区“坝坝会”、建立女子微网群等方式义务开展政策宣传、民意收集、垃圾分类指导、移风易俗引导、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。同时,配合村“两委”进行电瓶车“飞线充电”、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。

这些妇女同志充分发挥自身“地熟、人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深入居民中收集社情民意、倾听居民需求,化解邻里矛盾。特别是邻里之间出现的一些小矛盾、小误会,她们都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,疏导情绪、化解矛盾,实现了社情民意在家门口收集、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,使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。

“真是谢谢你们的开导,现在我们家都和和睦睦的,儿媳已经生了二胎,日子越过越幸福美满了。”居民张阿姨发自内心地感谢。原来,张阿姨和儿媳因为两代人的消费观念、生活观念、育儿观念不一致,多次引发家庭矛盾纠纷,儿子和儿媳妇差点闹离婚。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多次上门耐心调解劝导,将心比心地举例开导二人,后婆媳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二人握手言和,如今家庭和睦。

提升社区治理质效

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还补齐社区治理短板,在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“连心桥”,让群众感受到“有地方说话”“有事能解决”。

“坝坝席”是当地传统民俗宴请,红白喜事及重要节日都要摆席招待乡邻亲友。小区内举办“坝坝席”带来的噪音扰民、垃圾乱扔、污水乱流等问题,一度是困扰尖山村治理的一个难题。

“在楼道里办红白喜事,村民们也是迫不得已,以前家家户户有院子,搬进高楼没办法了。”作为区人大代表的联户长张荣萍在开展劝导工作中发现了这些问题。她及时通过村“两委”向街道反映,很快在街道的指导下,尖山村便民利民服务广场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
有了固定场所,不仅解决了小区“坝坝席”带来的噪音扰民难题,还为集中开展相关宣传提供了便利,之前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。

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。尖山村“婆婆妈妈劝导队”自组建以来,配合尖山村党组织,坚持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,就地化解”,持续开展好辖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,切实推动尖山村的社区和谐稳定。积极参与各项村级事务,主动开展各类学习宣传和劝导工作,开展宣传活动60余次,覆盖辖区居民9000余人次。参与劝导化解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、不文明行为等共计370余件次,为民办实事好事160余件。同时,劝导队员发挥自身优势,帮助辖区16名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,得到了辖区居民的普遍好评。

网站地图